都氏文化讲坛

关于都氏文化的几点思考(烟台 都基珠)

点击数:34712013-08-08 22:50:05 来源: 《华夏都氏寻根录》第一辑

 

 

关于都氏文化的几点思考

在首届华夏都氏文化论坛论坛上的发言



烟台  都基珠

 

 

都氏文化,从元朝开始到现在蕴含了几百年的历史,它是始祖必里海公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是上苍赐给我们的珍珠玛瑙,其内容丰富,寓意深远,博大精深,涵盖了政治军事、民族团结、为官理政、持家创业、做人处事、修身立志、忠厚传家等方方面面的内容。对这些深厚文化内涵的挖掘和研究,是一项穿越时空的传世工程,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都基珠所谓家族文化,就是一个家族在一定时期内形成的思想、理念、行为、风俗、习惯及由这个家族整体意识所辐射出来的一切活动。换句话说,家族文化,是一个家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积累的精神财富。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中指出:“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保持时代性。”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实际就是不同姓氏家族在各个历史时期繁衍生息、迁徙交融、兴衰更替的总汇。它是国家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中华民族文化的现实告诉我们,许多濒临失传的重要文化遗产大都是由家族文化传承并保留下来的,如孔氏家族的儒教思想和孝道、曾氏家族的儒墨结合的德教思想,岳氏家族的精忠报国祖训,还有其他各族各姓里的积极家训族规等。过去,受“左”的思潮影响,总认为家族文化是封建的、迷信的东西,今天不允许,明天要清除,但“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致使十年浩劫那么大的破“四旧”势力也未能使其退出历史舞台。家族文化之所以有那么顽强的生命力,主要是因为家族的强力支撑在起作用。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家和家族,那么家族文化之树必定常青。当然,家族文化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和历史发展的大环境,成功的家族文化,必然是与社会的发展相和谐、相一致、相呼应的,只有这样,它才能长盛不衰地屹立于社会文化之林,并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积极的贡献。

目前,随着国际交流和民族融合的不断深入,在世界范围内,所有的家族文化都面临着消失和消亡的危险。而我们的都氏文化,由于长期以来没有系统地传承和科学地研究,大量资料被丢弃,大段的历史被遗忘,如果我们现在还不警醒起来,行动起来,群策群力,互通有无,尽快把家族文化遗留的资料进行深入地挖掘、分析和整理,那么用不了多久,都氏文化就只能停留在口头上了,都姓族人也将成为一群没有根的人。

关于如何搞好我们都氏家族文化的挖掘和整理,本人认为,重要的应在三个方面用力。首先是都氏历史渊源的探究;其次是文化内涵尤其是家族祖训的挖掘;第三是家族理念的整理和提炼。

(一)关于都氏渊源。这是一个复杂而深远的问题。曾有从事学术研究的朋友说过,都氏家族有800多年的历史。也就是说从1206年铁木真建立蒙古国,到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到1279年灭宋,后入关至现在。但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曾有过200多年的历史断层,是否准确,暂无从考证,这需要较长时间加以挖掘和论证。但从都氏家族的姓氏看,目前的研究成果可分为两大支:一支是汉族都氏,一支是蒙古族都氏。汉族都氏得姓氏较早,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蒙古族都氏得姓较晚,起源于元末明初。但是,两支都氏在全国现交叉分布之势。目前,有相当一部分区域的都氏找不到根。这是家族文化最大的遗憾。我想到一位哲人说的话:谁读懂了生命的来龙,生命也就成了一部深刻的书。姓氏是人的符号标志,又是一个跨越时空的文化现象。每一个生活在世纪之交的中国人的姓氏符号都可以与历史上著名人物的姓氏符号联系起来,甚至可以追溯到太古初民的原始崇拜。中国文化重现实、重今生,因而也就重来龙、重寻根。从蒙古族的都氏姓氏来看,世祖“都达鲁花赤必里海”是皇家宗室人,是前朝都督府大元帅,都大元帅。我们的姓氏就是取先祖必里海的官职“都达鲁花赤”的第一个字作为姓氏,这是明太祖朱元璋钦赐给后人的以官位为姓,这样既可以使后裔铭记先祖之名,又可以使后辈铭记先祖之德,非常难得。

(二)关于内涵祖训。都氏家族的文化内涵是什么?文化精髓是什么?核心价值体系是什么?以及家族祖训是什么?目前尚没有一个标准的答案,不过镶嵌在都氏家祠中的一幅楹联可以给我们一个很好的启示。其上联是“系黎阳镇临淄子惠元元众庶称扬功德”,其下联是 “文司农武副使官箴凛凛后人当则孝忠贞。”依我的理解,这就应该是都氏家族祖训的一个部分。这副楹联从字意告诉我们:我们的祖先是什么地方人,做到什么官职,干了什么事,受到庶民怎样的爱戴,教育子孙如何忠厚传家等。如果引伸下去,释解开来,这副楹联的内容是否可以这样理解:精辟阐述前朝时期先祖们打天下、坐天下的功德。打天下时,先祖们横刀立马,驰骋疆场,所向无敌,战功赫赫,救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其恩德惠及于天下庶民,广大贫苦百姓无不称赞先祖的功德;坐天下时,先祖们从严治家,实行文主内执政理财,武主外保家卫国,严厉教育子孙,学文习武,修德修身,传承先辈的传统,使忠贞之风世代相传。这副楹联是否还告诉我们,先祖的一生,是上忠于天,下忠于地。即上忠于皇上,忠于皇室,忠于天子;下忠于百姓,忠于父母,忠于家庭。就这一点来说,先祖,它是一个家族的精神支柱,是家庭凝聚力的纽带,也是神圣血缘观念和民族文化的象征。

(三)关于家族理念。都氏家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理念是什么?这是都氏文化的精髓。我认为,都氏家族的治家理念是否可以概括为:“以人为本、以和为贵、以道为术”。最近几年,各地又提出“天下都氏一家人”、“天下都氏一家亲”,我认为这都是一些好的提法,但是不是家族理念还需研究。查阅史料可以看到,我们的先祖历来治家从严,对外主和,推行民族和谐政策。元朝时期,必里海公及其子孙几代都氏先祖,相继先后为官执政一百多年,独善慎行,光明磊落,忠厚传家,真诚地坚持以尊重汉人为上,以民族团结和谐为本,无私地与汉人结为兄弟,同甘共苦,营建家国,形成了独有的都氏文化,成为民族大团结的典范,深得广大百姓的拥护和爱戴,因而出现了改朝换代之时,大明朝派钦差大臣巡捕前朝蒙族官员问斩,牟平当地百姓联名上书,舍命相保的感天动地的一幕。我们深为祖先那种政绩清明,佛性仁义、万众所誉的形象感到自豪和骄傲。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一个国家的强盛,首先有一国强盛文化的支撑,同样一个家族的发达,必然有一族文化的积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主要体现在“仁、义、礼、智、信”这“君子五常”上,成为建设中华民族的共同精神家园。都氏文化的精髓不仅涵盖了中华民族的应有精神,而且有其自身独有的特点,是否可以概括为:忠勇、乐善、重德、主和。请大家研究,可以推翻。因为这个问题很重要,是引导我们这一代后裔子孙继往开来的精神旗帜。传承和弘扬这一文化核心体系,事关都氏文化的挖掘和提升,事关都氏家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构建,事关全体都氏家人团结奋斗共同思想基础的确立,这是我们都氏家族的一项根本建设。

总而言之,追思历史,我们这个家族是个强盛的家族,由于我们这个家族形成的特殊历史原因,比其他姓氏的家族有着更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亲和力。特别是有着一定的社会影响的都姓人,对家族事业的发展,更是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大家播迁在全国各地,工作在各条战线,已是国家建设的精英和栋梁,但大家那颗寻祖归根的心一直在澎湃着,归心似箭,很想回家看看。这样一种热情,来自于血缘亲情,这种亲情实际上是一种朴素的、自然流露的情感,这种情感可以派生出许多的真诚和奉献,成为推动都氏家族基业发展的源动力。过去讲“家和万事兴”、“人和百事旺”,对一个人来讲,创造力甚为重要,对一个家族来讲,凝聚力当属第一。著名诗作家艾青有一段诗说得好:在泥土的覆盖下,他们的根伸长着,在看不见的深处,他们把根须纠缠在一起。我们正是这样生长在同一棵大树上,同根同族,血浓于水。海水悠悠,隔不断我们的血缘亲情;华夏都氏文化的复兴,离不开每一位都氏族人的助力,无论大家走到哪里,我们的根总是和始祖这棵大树的根连在一起的。

有人说,人生有许多选择,但唯一不能选择的是自己的父母、自己的祖先,尽管山隔水阻,但那种源于遥远祖先的神秘情结,会让我们真诚地凝聚在一起!


(都基珠,首届华夏都氏文化论坛组委会主任。曾任烟台市牟平县公安局局长、县政府办公室主任、烟台市芝罘区委副书记、区人大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