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浙江省海宁市都姓氏族民族身份的考证(都基民)

点击数:52722013-08-27 23:38:02 来源: 《华夏都氏寻根录》第一辑


关于浙江省海宁市都姓氏族民族身份的考证



  据户籍管理部门统计(2009年统计数字),浙江省有都姓人口2267人,其中嘉兴市最多,有1248人。关于浙江省都姓居民的民族身份,从目前已掌握的资料可知,浙江宁波市北仑区柴桥街道芦江村都姓人属蒙古族(详见《浙江宁波芦江村的都姓源自山东牟平》),浙江湖州市长兴县龙山街道川步都家村都氏来自安徽桐城,(渊源详见《走访浙江省长兴县川步都家村》),其它地方的都姓居民目前尚缺乏可靠资料,暂无定论。2011年,浙江省嘉兴市海宁(嘉兴市下辖的县级市)都氏族人都平江先生(海宁市贵都门纺织有限公司经理)收集到清末画家都俞的一幅作品,上有我国经学大师刘师培签字,称都俞为满人。这为确定嘉兴都姓人的来源提供了一份重要资料,为我们探寻这支都姓人的历史脉络提供了旁证。

  2012年“五一”期间,我和哈尔滨的都国胜在都平江先生的陪同下走访了海宁市都姓人集中居住的3个自然村——硖石街道军民社区八组都家桥村、硖石街道军民社区七组大树底下村、硖石街道荷叶社区平陵庙(原名都家场)。都家桥有25户人家姓都,大树底下有40户人家姓都,都家场有22户人家姓都。大树底下与都家桥相距不足一公里,都家桥与都家场相距三公里左右,三个自然村基本在一起,应该是同一先祖迁徙来此地的。在都家村里,我们与七十多岁的都建文、将近八十岁的都其荣(都平江的父亲)等当地都氏族人进行了亲切交谈。当地村民对我们的到来既高兴又好奇,有些人说还没有听说外地也有姓都的,更不知道全国有多少姓都的人。通过当地都氏族人及都平江先生的介绍,我们了解到这样一些情况。一是这里的都姓人没有辈份排列用字,起名时不讲辈份用字。二是这里没有族谱,更没有其它关于都姓人历史资料的文字记载。三是这里对已逝先人的祭祀仪式与其他姓氏不同,特别是祭祀面对的方向与其他姓氏正好相反。四是这里有这样一个传说,就是“超八必杀”,说是在过去村子里都姓人家不能超过八家,达到八家就要向外迁徙,否则就要遭到官府的杀戮,所以到现在每个自然村的都姓人家也不是很多。根据这一传说,这里的都姓人认为自己的祖上不是汉族人。在都平江堂哥家里我们见到了身材魁梧的都林海,都林海今年五十多岁,走南闯北事业有成,当谈到自己民族身份的时候,他坚信自己就是蒙古族,不仅自己与兄弟们长得与蒙古族汉子一样,而且对蒙古大草原有特别的情感。他曾去过内蒙古大草原,在那里自己就感觉特别亲切。

  海宁市这支都姓人的祖上是谁,什么年代,从哪里迁徙来的,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答案。根据各地都姓人提供的情况,西南面的杭州市余杭区有个都家村,东南面的宁波市有个芦江村,沿太湖往北的苏州、无锡、常州等地都有都姓人的集中居住村落。如无锡市滨湖区蠡园镇都巷、宜兴徐舍镇蒋家村(原鲸塘乡浪余村),常州市天宁区红梅街道虹景社区的都家塘、青龙街道都家村,武进区南下野镇都家村、邹区镇都家村等。如果在这些都姓人集中居住的村落里能够挖掘出相关史料,并加以对照整合,这一带的都姓人历史就会明晰起来。

  在都平江所在的村庄硖石街道荷叶社区平陵庙(原名都家场),我欣然目睹了改革开放给这里的都氏宗亲带来的巨大变化。这里虽然家家都是别墅楼,但是这里的都氏族人的别墅楼档次更高,更高大更宽敞,走访的几户人家都是宾馆化布局和装修,显示出非凡的经济实力。衷心祝愿全国各地的都家人能与都家场一样,更加富裕,更加兴旺发达。

  另外,在都家场村东田野里,我们意外发现了由海宁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设立的一块标志牌,上面标明“海宁市文物保护点——都家遗址”。为什么在这里设置这个都家遗址?这里有什么样的文物背景?历史上这里曾经记录了什么?都家遗址与我们都家的历史是否存在联系?答案也许在海宁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可以找到。可惜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不能马上知晓,只好委托当地人进行查找,不久我们就会得到明确答案,也许这一新的发现会给我们带来新的惊喜。


  相关链接:


  都俞(?——1931),浙江海宁人。原名显曾,字小蕃,亦作肖蕃(有《都肖蕃花卉册》),别署颐庵,改号都俞(30岁改),室名八砖室(曾得汉砖八方而名),自署八砖室主。光绪间举人,官两淮盐务。善书画,书宗两汉,颇具功力。善画设色花卉,极娟秀。晚年以卖画为生,但不多作。1931年前后卒,时年已高迈。


  刘师培(1884——1919),字申叔,号左盦,江苏仪征人。刘贵曾之子、刘文淇曾孙。1902年中举,1903年在上海结识章太炎、蔡元培等人,并改名光汉,参与反清宣传。1917年被蔡元培聘为北京大学教授,讲授中古文学、“三礼”、《尚书》和训诂学,兼职北京大学附设国史编纂处。1919年1月,与黄侃、朱希祖、马叙伦、梁漱溟等成立“国故月刊社”,成为国粹派。1919年11月20日因肺结核病逝于北京,年仅36岁。其主要著作由南桂馨、钱玄同等搜集整理,计74种,称《刘申叔先生遗书》。其中关于论群经及小学者22种,论学术及文辞者13种,群书校释24种。


                                                                                                        作者:都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