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都氏源流

浙江宁波芦江村的都姓源自山东牟平

点击数:21242013-08-31 22:30:26 来源: 《华夏都氏寻根录》第一辑


  浙江宁波芦江村的都姓源自山东牟平



  此文摘自《宁波晚报》“北仑人文历史探幽寻踪”有奖征文。作者:胡文正。原文题目《浙江芦江水域的都姓氏族及其渊源》。根据作者考证: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柴桥镇芦江村是都姓氏族的一个原始祖居地,始祖都寿昌,太平天国时期来此落户。祖根在山东牟平北头村。


  芦江是柴桥的主流水系(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柴桥街道芦江村),千百年来,养育繁衍了两岸人民,是柴桥名副其实的母亲河。两岸除了土生土长的当地居民以外,还吸纳了来自五湖四海的外来移民,大家在这方沃土上和睦共处。在这众多的移民中间,有着众多的姓氏。其中都姓氏族,自成了一个体系:这就是柴桥的“都家”。“都家”座落在“碾子山”的山岙中,岙中有—狭长的池塘,名曰“都家长池”。它是人工开凿的池塘,至今己经100多年了,当初,水深处有六、七米,现在还有三、四米,它承受了山上流下的溪水,终年清碧蓝绿,绝无污染,鱼虾成群。百多年来,它调节着涝旱天气给农业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默默无闻地灌溉着周边农田的庄稼,保证了庄稼的丰收。使都家人过着世外桃源式的、与世无争的、自给自足的生活。

  然而,现在,即使是当地的中青年人,也已经对“都家”及“都家长池”的地名,显得有点陌生了。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都姓的人丁不旺,现居柴桥的都姓人氏不多,都家的屋宇也已经毁于—旦,更使都姓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那末,柴桥都姓氏族的根在哪里?他们的始祖是谁?从什么年代开始才有了柴桥的都家?柴桥的都姓应该与哪里续上宗谱?这些问题困扰着现存在柴桥都姓人。作为一个氏族体系,他们多么想知道自己种族的来龙去脉呵!有鉴于此,乘着《宁波晚报》开办“北仑人文历史探幽寻踪”征文的机会,我把对于都家氏族的人文研究资料和实地考察的数据,在此简要介绍。

  据考证,历史上的都氏始祖,是必里海,蒙古人。系元朝皇帝忽必烈派往山东省登州府宁海州等处的“都达鲁花赤”(蒙语:官职名,相等于现在的省军分区司令。)子孙袭其职。元朝灭亡后,必里海之孙不老赤携子隐居于今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姜格庄镇北头村。现该村仍有都氏家祠、宗谱及祖上牌位、家书等。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章赐于其官职的“都达鲁花赤”的第一字“都”为姓。从此,这支蒙人才有了汉姓,代代相传至今。

  柴桥都家的始祖是都寿昌, 原是清朝军队中的一个校尉,颇有武功,—八八六年前后,随军与太平天国作战,屡立战功,从一个普通士兵升迁至连长(即校尉)。进军至绍兴地区时,军中发生了—件出人意外的事情:其属下—位柯姓上士受伤,这位柯姓上士武功甚好,在疗伤时竟发现是一个女子。顿时军中哗然。如何处置这位柯女,成了当时军中议论的焦点。都寿昌平时与这位柯姓上士颇有情感,为了不使柯女受辱,都寿昌趁夜营救柯女,并与之离队私奔,二人碾转来到宁波地区的“双石人”大山之中,在后所村大山的“水井坑”无人区隐居起来,并顺理成章地结成了夫妻。自是二人搭建草舍,垦荒种植,安家居住。后育有—子,名悦才,字志定。

  都寿昌在“水井坑”垦荒种植作物颇丰,常肩挑山货珍禽来柴桥赶集,来回需走20公里山路,甚为不便。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发现“碾子山”的山岙中,非常适合居住,就动手在该山岙中搭建茅屋,作囤积山货之用。因该山岙离柴桥只有—公里,来回方便,后来,他在这里建造了瓦房,举家迁移来此。随后又有都姓亲戚好友来投,渐渐地,这里建成了连片的十几间瓦房,有四、五十人居住,形成了自然村落。都寿昌在瓦房中心建造了“都姓祖堂”,供立了祖宗牌位,规范了族权、族谱。自此,该山岙就成为都姓人的一个居住地了。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在1932年前后,这里突发了—场大火,烧毁了连片的屋宇,只留下“都家祖堂”孤立其间。从此,“都家”只有其名而无其实了。

  据考证,柴桥的都姓,源头还在山东牟平北头村。他们的辈份排列是:…世(令、寿)、悦、(曰)、元(孟)、本、兴、基、业、书、田、永、克、昌…等等。与北头村的都姓辈份基本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