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34602013-08-31 22:28:24 来源: 《华夏都氏寻根录》第一辑
河北省承德市围场县都姓源自山东牟平
河北省承德市有都姓人口340多人(2009年公安户籍统计数据),主要分布在围场县双滦区、双桥区一带,其中以围场县最为集中。包括围场县城、围场县朝阳地镇北道村都家营子、下地村1组、半截沟11组,围场县腰站乡清泉村、道坝子乡立新村、哈里哈乡、郭家湾乡、克勒沟镇石阴沟等地,都有都姓人居住。
承德市的这支都姓人,其民族大多数填写的是蒙古族,也有一部分填写的是汉族和满族。多数人辈份排列用字为:聪、立、全、元、经,如、克、殿、耀(占)、秀(凤、雪),国(艳、学、剑)、庆(云、海)。
也有一个些人的辈份用字为:洪、春、显、广、建,其中“广”字辈与前面的“秀”字辈是平辈。
这支都姓人来自哪里?他们的祖先是谁?2010年3月,河北省承德市围场县龙头山乡人民政府的都雪松先生(秀字辈),对当地都氏家族的历史和血脉关系进行了探访和考究,基本弄清了当地都姓人的历史渊源。
都雪松先生在围场县朝阳地镇北道村都家营子寻访到已经78岁的长辈都耀武先生。都耀武先生得知有后生在寻根问祖,十分高兴,便打开了话匣子。他说:我们这支都姓人族谱已经失传,但是世代相传,我们的祖上是从山东登州都家庄(旧时称)迁至辽宁朝阳海山皋(旧时称),后来又从朝阳海山皋迁至内蒙古赤峰小牛群,一个叫六月地的地方(旧时称)。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在清朝开围的时候(康熙——乾隆——嘉庆时期),又从六月地迁至现在的围场县朝阳地镇北道村都家营子这个地方(旧时称都家营子这个自然营子为“上地”)。后来随着家族的不断壮大,其中一支又迁至现在的朝阳地镇下地村。都耀武还谈到,当地还有一支姓都的族人,我们相互称自个家,在我们这一支迁至都家营这个地方后,这支都姓人也从赤峰市的小牛群迁至现在朝阳地镇下地村的半截沟,现在还居住在那里。
都耀武先生至今还珍藏着一份古老的都氏宗谱(详见下面照片)。这份都氏宗谱长约150公分,宽约90公分,上面记载着先辈们的名字,且带有一些图案。据老人讲,这份宗谱,是克字辈的人从原来同样的宗谱上抄录下来的。文革破四旧期间,族人冒了很大风险才把它保留下来。
根据老人的讲述和古老宗谱上的记载,对照查阅古今地名,承德市围场县都氏族人的历史脉络清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围场县这支都姓人与山东烟台蒙古支都姓人同宗。他们的先祖来自山东登州府,也就是今天的山东省烟台市一带。祖上迁徙路线为:山东省烟台市——辽宁省朝阳市朝阳镇海山皋村——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小牛群镇小牛群村——河北省承德市围场县朝阳地镇北道村都家营子和下地村。
承德市都氏一世祖为都聪钟,按时间推算,大约属于山东蒙古支都姓的第六、七辈的“呈”字辈上下,围场开围时期(同治年间1863年限地开围--光绪年间1905年全围放垦--民国五年1916年放垦结束),元、经、如字辈先祖带族人从赤峰迁至围场。此后,这支都姓人又从这里开始往外播迁,遍及围场县以及承德市周边区域。
2011年4月份,内蒙古赤峰市阿鲁科尔沁天山镇兴隆堡村一支都姓人前来寻根。据介绍上世纪三十年代,克字辈先人都可明从围场县朝阳地镇北道村都家营子,迁徙到内蒙古赤峰市阿鲁科尔沁天山镇兴隆堡村,之后子孙繁衍生息,在兴隆堡形成了一个分支,其辈份用字为:殿、耀、洪(艳、学)、春,与围场都氏并不完全一致。
资料提供:承德都雪松
资料整理:都基民
Copyright © 2008 - 2025 Dushijiaci, All Rights Reserved
都氏家祠 版权所有 转载请注明出处 ICP证:鲁ICP备13026789号-2 技术支持:都百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