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河南省安阳市滑县万古镇寺台村认祖归宗:都氏血脉传承,共叙血脉亲情

点击数:8352024-03-18 23:22:45 来源: 都氏家祠

2024年3月15日,由都桂霞、都占武、都占财、都百复和都百顺组成的都家炉代表团抵达河南省安阳市滑县万古镇寺台村,开展认祖归宗特别活动。此前,他们已提前与寺台村都氏西家庙家谱管理者都长明、万古镇政府工作的都耀中以及村书记、村主任都彦兵进行了联系与沟通。寺台村都氏为都家炉代表团精心安排了锣鼓演奏作为迎接都家炉代表团的首项活动,并悬挂起醒目的欢迎横幅,对团来访表热烈欢迎,这让都家炉代表团非常激动。

随后,双方进行了家谱的确认环节代表团成员们与寺台村都氏相关负责人进行了家谱的确认工作。他们详细查看了都家炉的祖先家谱世系挂堂,其中最早的先祖为第一世都從教。经过对比寺台村家谱,他们发现第二世都学思在家谱中记载为都学诗,虽然音相近但字不同。接下来的几世都姓先祖,如都有仁、有义、有礼、有智、有信、有德、有思,以及都思荣、都思华、都思明,均有对应的记载。


经过确认,都家炉的祖先与寺台村的都思荣公对应杨氏有着直接的血缘关系,都家炉人是思荣公和杨氏的后代。在寺台村的族谱中,都思荣公的后代被列为第十三世,往上追溯,第十二世为有字辈,第十一世为学字辈,都十世都從教,这些都与都家炉的家谱记载相吻合。



家谱挂堂

都家炉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嘉庆十八年(公元1813年),当时先祖都善功、都善修等三兄弟,因天理教暴乱而从卫辉府滑县外迁至都家炉,兵荒马乱时代,路上走失一位先祖,先祖以打铁为生,逐渐创建了都家炉这个家族。作为东北地区最早闯关东的都姓家族之一,都家炉及其外地分支如今共有1000多名都姓成员。

在认祖归宗的过程中,都家炉与寺台村西家庙的关系也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尽管历经22代人的繁衍,但两地都姓家族成员在身体特征上展现出了惊人的一致性。他们普遍拥有略高的眉骨、第二个脚趾较长的脚部特征,以及最小的脚趾脚趾盖多层的特点。此外,他们的性格也极为相似,乐于助人,心地善良,同时性格倔强(尤其没念书的)。这些特征不仅在都家炉的家族成员中普遍存在,也在寺台村的都姓家族中得到了体现。

在深入的交流中,代表团成员们还发现了七个有趣的共同点:

1、在供奉家谱的习俗上,都家炉和寺台村有着相似的传统。都家炉的家族传统是不接不送供奉家谱挂堂至初六,然后在十五这一天进行一天的供奉,十六时撤供。而寺台村的习俗只是撤供的时间稍有不同,为十五十六供奉两天,十七时撤供。这种传统习俗的相似性,进一步证明了两地都姓家族之间的紧密联系。炉供奉家式与外它姓家供奉时间,而只形式

2、在辈分用字上,都家炉与寺台村也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從、学、有、思、善、耀这几个辈分用字上,两地都姓家族是相同的。然而,从耀字辈以下,由于外迁通信不畅原因,都家炉的家族成员开始使用自己制定的新的辈分用字顺序,与寺台村产生了差异。尽管如此,有6代人辈分用字相似性仍然为两地都姓家族之间的血脉联系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3、在查阅寺台村三家各自供奉的挂堂家谱(当地称之为注)时,我们发现这三家供奉的祖先辈分分别为從、学、有。这意味着从十世、十一世、十二世开始开始分家,而之前的祖辈都统一在家祠中供奉,并未分家。此外,都家炉上的家谱都從教公为始祖,这从客观上证实了家谱的真实性。

4、都家炉人的辈分与年龄,按寺台村世来计算多数属于20世、21世、22世。相比之下,寺台村则以19世、20世、21世居多,但仍有22世、23世、24世等辈分存在。这与世代生育有关,毕竟寺台村有600多年历史。从年龄与辈分的角度来看,两者基本相近,但仍有差一代人的情况。这可能是由于都家炉的两位先祖年龄较大,作为大支人才远赴东北都家炉开荒,而小支人则留守在老家,这也是中国的传统。尽管如此,这两个群体的年龄结构相近,没有出现太大的出入,这对于考证来说并没有造成太大的疑问。

6、在交淡过程中,都百顺提出据都广户籍间为炮什么广。看了家谱才知道,原名讳

7、特征双手小手指第一节都向内微弯证实验证


通过这次认祖归宗活动,都家炉与寺台村的都姓家族成员不仅加深了对彼此的了解和认同,也进一步巩固了两地之间的紧密联系。都氏家族人期待着两地未来能够有更多的机会进行交流和合作,共同传承和发扬都氏家族的优良传统和文化。在确认家谱之后,大家合影留念,记录下这一历史性的时刻。最后,为了深化情谊,和给代表团接风,寺台村设欢迎晚宴,款待远道而来的都家炉代表团。据了解还有很多寺台村外迁的都姓找不到祖源地,可以联系:都百顺 15120086569(微信同步)


寺台村西家庙合影留念





手机拍摄的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