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宣传:新春祭祖话都氏

点击数:28192016-02-16 15:35:05 来源: 牟平广播电视台微信公众号

 

新春祭祖话都氏

摘自牟平广播电视台微信公众号

 

  今年的除夕之夜,姜格庄街道北头村的都氏宗祠分外热闹,灯笼高挂,香火缭绕,鞭炮轰鸣,北头村及周边的东场、夏家疃、峒岭、酒馆等村的都姓族人纷纷来这里祭祖,到今天,仍有外地的都氏族人来这里祭祖。《华夏都氏寻根录》的作者都基民先生介绍,正月十五前,每天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都氏族人来这里寻根问祖,祭叩先人。那么,为什么都氏祭祖这么隆重,为啥有这么多的外地都氏族人来祭祖哪?今天小编就给你说说都氏的起源和历史。

  一、我区都姓的起源。

  都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349位。汉人都姓起源比较早,而且发布比较分散,但繁衍发展较慢。汉人都姓的起源主要有:以先祖命子为氏、以封邑名称为氏、以官职称谓为氏。除此之外,还有蒙古支都姓。

  那么,我区都氏的起源又是怎样的呢?蒙古支都姓是中华都氏一个大的分支,相对于汉人都姓以及其他姓氏的出现时间较晚,但迁徙路线较远,繁衍发展较快。这支都姓的始祖为元朝初期出身于成吉思汗黄金家族的都达鲁花赤必里海。

  达鲁花赤,大蒙古国的官职名,是元朝中央政府派往地方管理军事、政治、经济的最高长官,具有世袭特权。“都”是总的意思,都达鲁花赤,官职高于达鲁花赤。

  必里海是大蒙古国的五部探马赤军帅之一,因战功卓绝,灭金后被元太宗任命为中书省益都路登州府宁海州军事、政治、经济的最高长官—都达鲁花赤,兼管本州诸军奥鲁劝农事,并具有世袭特权。必里海的儿子抄儿、孙子不老赤均世袭牟平达鲁花赤。到元朝末年,必里海家族在牟平已经形成了一个非常显赫的大家族。必里海及其子孙为官独善慎行,磊落光明,忠厚传家,与当地汉人和睦相处,深得百姓的拥护和爱戴。

  改朝换代之后,明太祖朱元璋存先代之后,特意赐必里海后人姓“都”,以示嘉奖。从此有了蒙古支都姓。明朝嘉靖年间,居住在宁海州城的一部分都姓人到牟平东部的黄海岸边定居,并把此地起名为北头村。同时,一部分蒙古支都姓人往内地迁徙,逐步到达河南、河北、江苏等地。由于战乱,族谱遗失等原因与老家失去联系。清朝康熙至乾隆年间,在牟平的蒙古支都姓人开始往东北三省及内蒙迁徙。由于迁徙时间较晚,与山东老家一直保持联系。姜格庄街道北头村就成为了蒙古支都姓的发源地。必里海的后人以“都”为姓,不仅属于“钦赐”也是取必里海的官职名“都达鲁花赤“的第一个字作为姓氏。

  二、都氏家祠。

  说完蒙古支都姓的起源,小编还要给你说说我区北头村的都氏家祠。都氏家祠为中国传统的合院式建筑,位于村子的东端,是村子里最古老的房屋。都氏家祠坐北朝南,分别由正房、倒座组成,砖石结构,青砖灰瓦,斗拱氏建筑,占地212平方米。都氏祠堂何时所建已无从考证,镶嵌在院内墙上的一块石碑记载着在清朝嘉庆七年曾被修缮过。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后,沉寂多年的都氏家祠又恢复了往日耀眼的历史灵光。每年的春节和农历七月十五,都氏家祠的正堂悬挂起记载着历史都氏先人的宗谱,祭品齐案,香烛矗立,烟雾缭绕,大门上年年必写的一幅对联,以志本族之由来:奥鲁劝农,在元朝总执州事;以官为姓,至昭代世处海滨。

  目前,都氏家祠已经被列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在国家文物保护部门的规划指导下,都氏家祠进行了全面维修,新增了都氏祖先必里海的画像和雕塑,成为蒙古支都氏家族的精神领地和寻根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