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都氏源流

山东省聊城临清市都齐寨都氏的历史资料(都基民 都清海)

点击数:48782013-09-03 15:37:29 来源: 《都氏家祠》博客


山东省聊城临清市都齐寨都氏的历史资料



  山东省聊城临清市潘庄镇都齐寨是华夏都氏古老的祖居地之一,当地都氏历史可追溯到明朝初年。

  临清都齐寨位于山东省西部,聊城市北部,西南与河北省馆陶县、山东冠县交边,北与德州市夏津县相邻。明清时期属于东昌府。历史上曾先后属河北省馆陶县、山东省冠县管辖,建国初期属临清八岔路公社,现隶属于山东聊城临清市潘庄镇。据户籍管理部门统计,聊城市有都姓人口1114人(2009年统计数字),主要分布在都齐寨村所在地临清市,其中都齐寨村就有八九百人都姓。

  都齐寨村目前仍然保留着比较完整的都氏家谱,并多次续修。自一世祖思道公至今已繁衍至二十四、五代,世系比较清晰。

  都齐寨都氏最初于清朝光绪十二年(1886年)建祠堂、竖碑志、创修族谱,善举首倡第一人为都春龄。据都齐寨家谱记载“公才高志广,勤俭致富,救难济贫,乡民感德而献数匾,县长旌表而撰碑文,二十四村选公里长,懿行可风,墓志犹存。”这段文字充分说明了春龄公当时建祠堂、竖碑志、创修族谱这一善举,不仅得到当地都氏族人的拥护,而且也得到了当地社会各界的好评和赞誉,功德无量,永垂青史!都齐寨都氏首次修谱,五品顶戴举人馆陶县训导李培硕、十七世祖都贵义欣然作序。

  自清末民初首次修谱之后,都齐寨都氏又相继修谱多次。据都齐寨家谱记载,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都氏族人越凡公组织一次修谱。1960年,冠县运委会委员许鸣华为都氏家谱书写了序言。最近一次修谱是2005年,由都立俊、都立春、都清法倡导并操办。详见十一代都清波撰写的序言。

  根据当地族谱资料介绍,可以弄清都齐寨都氏的基本情况:都齐寨都氏始祖为思道公,原籍为山西洪洞县,明朝初年迁居陶邑(馆陶县古称)。一世祖思道公生四子,大老、二老迁居河南(不详),三老、四老留居本土,创基立业,耕读传家,子孙繁衍至今。据介绍,都齐寨都氏辈份用字为:大、贵、金、济、树、清、景、俊、红。2005年修谱时,又确定二十四世至三十世辈次人名规定用字:二十四世,宏;二十五时世,振;二十六世,中;二十七世,彦;二十八世,保;二十九世,丕;三十世,安。

  聊城临清市与德州夏津县相邻,夏津县萧王官屯也是都氏祖居地之一。据夏津县萧王官屯都氏资料介绍,萧王官屯都氏一世祖“红”明朝时期从青州府安丘县峒峪里(今潍坊安丘)迁来。从峒峪里都氏谱系算,夏津县萧王官屯都氏始祖“红”是峒峪里都氏十世祖(详见《华夏都氏寻根录》第一辑中《山东省聊城、德州都姓源自山东安丘》)。由此看来,都齐寨都氏与萧王官屯都氏虽然相距很近,但并无直接联系。据查,聊城市东南部的东阿县都家围子村也有部分都姓人,但目前尚无资料,是否与都齐寨都氏有联系,有待于进行查证。

  都齐寨都氏始祖为思道公,二世祖提到的“大老、二老、三老、四老”,并无具体名字,其中大老、二老迁居河南,本族谱记载的世系是留居本土的“三老”、“四老”这一支,这与河南安阳滑县寺台村都氏的记载相符。河南安阳滑县寺台村都氏记载的是:太始祖都歪天成,祖保仲祥、保仲宽,始祖“大老”、“二老”、“三老”、“五老”,也无具体名字,谱书记载的是“大老”、“二老”这一支的世系,其中“三老”、“四老”、“五老”的世系情况并未记载(详见《华夏都氏寻根录》第一辑中《河南省滑县万古镇寺台村都氏历史资料》、《河南省安阳市滑县都氏渊源探讨》)。这两支都氏相互之间属巧合还是有某种联系,需要我们进一步查证研究。


附录:山东聊城都齐寨都氏族人都景祥分析

  从时间、空间上看都齐寨和寺台村都姓是可能有联系的。一:寺台村是元末明初立村,约在1368年前后;都齐寨在1405年立村,前后相差无几。约差一代人,所以寺台村的大老、二老;和都齐寨村的三老、四老应属于同一时期人。二:空间上。看一下地图即可得知,两地相距不远,且有河流联通。漳卫河在古代是有名的河流,宋代称御河,隋唐为运河的主要部分。属交通要津。自滑县顺河而下到馆陶,或自馆陶溯流而上到滑县都是有可能的。沿河出行、邻水择居也是应考虑的。三:都齐寨明确记载,大老、二老迁居河南。而滑县则对三老、四老(或五老)及后代,无明确记载。据此,可以考虑查证一下,寺台村都姓与都齐寨都姓,可能存在联系。


族谱资料提供:临清都清海

资料研究整合:都基民


相关照片: